永利官网

我院研究生核心课程《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与野外实践》圆满完成第八期教学

编辑 :祝琳    时间 :2023-05-29    访问次数 :10

 2023513-21日,由我院陈汉林教授、章凤奇教授和朱孔阳副教授等担任主讲的研究生课程《华南大地构演化与野外实践》圆满完成第八期教学。2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期学习。

地学数据具有“物质属性、空间和时间”三要素,同一类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即具有时间演化、空间变化的特性(简称“时—空”特性)。优秀的地学工作者能够从时间演化和空间变化角度,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地学现象和事件综合起来,阐明地学现象发生的过程与机制,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创新的地学故事。因此,基于“时—空”思维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地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与野外实践》课程为我院研究生核心课程之一。最初由澳大利亚科廷大学“John Curtin”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浙江大学永谦讲座教授李正祥博士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陈汉林博士领衔开设,采用“室内前沿讲座→白天野外实践教学→晚上室内分析和讨论→课程分组总结汇报交流→撰写提交野外综合考察报告”等环节进行教学。课程紧扣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前沿,以华南大地构造的时间演化为主线,以不同演化阶段地质记录的空间变化为重点,秉持以小见大思想,从地质露头观察入手,由点到面开展地学现象时空分析,并在大地构造学、地球动力学、超大陆演化等前沿理论指导下,引导学生将岩石学、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融会贯通,构建“四维”(时间+空间)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切实提升地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野外观察和数据测量

当天晚上总结白天野外观察资料和数据并完成作业

同时,本课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在教学与野外实践中融入内涵丰富且独具地学特色的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课程主讲教师言传身教,与学生同行同观察同讨论,激发学生探索之乐,发现地学之美,传承地学之爱,弘扬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考察诸暨陈蔡群花岗片麻岩露头时合影

考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合影

课程自2009年以来,每两年开设一次,已经完成了八期教学,我院16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先后参加了学习。课程同时吸引了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澳大利亚Curtin大学等机构的学者、研究生近40人参加。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校内外研究生的欢迎和好评,并先后获得浙江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和第三届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

考察弋阳龟峰地质公园白垩纪盆地沉积与丹霞地貌合影

图文:章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