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刚校友在浙江大学202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寄语

编辑 :祝琳    时间 :2022-06-26    访问次数 :189

尊敬的任书记、吴校长,母校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作为校友代表来杭州参加浙江大学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和大家一起见证学弟学妹们圆满结束别样精彩的大学生活,开启新的人生征途。首先,我代表历届校友向大家表示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同时也要祝贺母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今天看到台下这么多青春洋溢的脸庞,我也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我在浙大度过的青葱岁月。我是1983年考入了浙江大学地质系学习,在美丽的玉泉校区度过了四年美好的时光。尽管离开母校已35年,但我在教六、十一舍、四食堂的学习生活点滴依然历历在目,我依然记得在教六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的挑灯夜读,依然记得母校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身体力行的谆谆教诲,依然记得竺可桢老校长的两问——“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在母校求学期间,我不但学习掌握了学科知识,更是收获了“求是创新”校训这一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我在浙大学的地质学,是一门小众、冷门专业,是不太受人重视的“苦”专业。我之所以能在学习、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能在“深地”领域持续攻关30多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领导的研究所发现世界最大的Li矿,都与铭记在心的“求是创新”校训的不断激励和鞭策是分不开的。

今天是同学们一生中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日子,你们即将告别熟悉的母校,扬帆远航,踏上新的征程,或去国内外深造、或是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但是面对的都将是全新的挑战。此时此刻,你们或许雄心勃勃、胸有成竹,或许瞻念前途、稍有不安。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三点心得:

第一,要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时代使命。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挑战无限、机遇无限。当今世界虽不太平,但所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奋斗。新时代的重任必将落在你们的肩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目标也需要你们这一代人去开拓。在扬帆远航之际,竺可桢老校长的“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大家是否已有了答案?将个人成长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浙大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个人发展的明智选择。希望同学们将来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坚守浙大人“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第二,要养成勤于思考、不断学习的习惯。步入社会之后,你们会碰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尤其是在科技和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学习与积累,显然无法满足同学们未来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长的职业生涯的需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要求大家不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持续进步、成长,才能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浙大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新的人生阶段,既拒绝盲目“内卷”,也不要佛系“躺平”。山高人为峰、攀登永不止。

第三,要真诚待人、信以立身。步入社会,同学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要与各种人相处。我们的身边从不缺乏聪明人,可我倒是希望大家舍得花一些“笨功夫”,甘于从小事做起、耐得住寂寞。在新的人生阶段,同学们要思考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在纷乱嘈杂的虚拟和现实世界中,不迷失方向,不失去自我。我想只要秉持“求是创新”精神的核心,练就“诚以待人、信以立身、踏实做事”的素质,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跑赢人生这场“马拉松”。

同学们,美好的求学时光转瞬即逝,但人生的旅途才刚刚开始。愿大家不忘初心,将“求是创新”精神始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向更深更实的领域努力求索,向更远更广的未来勇敢前行!祝愿同学们将来灿若繁星,让母校因你们而自豪!!

谢谢大家!


徐义刚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学家,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兼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监事长,以及四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

徐义刚院士1987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地幔岩石学、深地科学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国家973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广东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当选美国地质学会(GSA)会士(2018)、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AGU)会士(2021)、国际地球化学学会/欧洲地球化学协会(GS/EAG)会士(2022)。


(讲话稿由校友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