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等会议精神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yl6809永利官网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学期实习实践,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
浙大我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项目宣传推广平台,以“行走的课程思政,行走的党史教育”为主题,推出2021年本科生短学期实习系列文章。系列第三篇,地质学1901班班的同学们在陈宁华和程晓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省巢湖市完成了地质填图实习。
在近20天的实习中,同学们学到了地质填图的基本技能,将课堂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两位老师还结合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教育和党史教育元素,依托实习基地及其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生动的“行走的课程思政”教育。这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地质发展史,学习了老一辈地质学家的爱国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也学习了优秀学长扎根西部、为国找油新时代地科人的家国情怀。同学们白天顶着烈日爬山涉水,晚上不顾疲劳积极讨论,收获颇丰。
野外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解放军第7410军工厂。这座在大山深处其貌不扬的小工厂竟然是全国军用水陆两栖装甲车的维修基地。刚下大巴车,我们便看到威风凛凛的装甲车被运出工厂,所有人无不为我们国家强大的军工实力和党领导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而自豪。老师为我们讲了工厂的发展历史,学习几代军工人“甘于奉献、质量就是生命”的精神,同时要求我们提高国家安全和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军事管理区的规定,还要规范地形图的使用。
之后的实习,我们每天晚上在结束一天的工作汇报后,陈宁华老师总是会从当天实习中涉及的一个小角度出发,给大家讲个地质小故事。我们从鲁迅的《中国地质略论》中深入了解近代帝国主义对贫弱中国资源的掠夺,认识到国家要自立自强、培养地质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多次来中国考察,“踏查之普遍,著述之精深博大,远非清人所及”,学习了他的探索精神;知道了他不但命名了我们填图区熟知的二叠系栖霞组地层,还提出了丝绸之路、和黄土,发现了罗布泊的故事,认识到了解到他为早期中国地质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他的中国之行也留下了帝国主义掠夺我国资源的深深烙印,为列强瓜分中国做了充分准备。
我们还聆听了近代早期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奠基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的故事。他们都毕业于国外名校,却在国家危难之际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转而回到动荡的中国,为寻找资源矿产,培养地学人才,促进我国地质学科发展而奉献终生。李四光、朱森、徐克勤等地质人发扬地质精神,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使得新中国的地质事业蒸蒸日上,解决了许多矿产资源及地质灾害问题。每次听完小故事,我们都会有新的感悟。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我们要传承地学精神,爱国奉献、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要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开展地学研究,做好中国地学事业的接班人。
7月21日,同学们在陈宁华和程晓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乘坐大巴来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结合安徽省地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和党史教育的学习活动实地思政学习。
当天的第一站的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博物馆以现代技术生动展现了数十亿年来地球的发展历史。同学们通过参观重温了老师们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并且深刻体会到地球科学的无穷魅力,对于地质学的专业自信以及探索自然的热情大大增加。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巢湖边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巨大的馆身与下方的水面相互辉映,婉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直指南方的长江。进入馆内,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依次有序的参观了六大展厅,通过观看馆内声影和文物的展示,重温了那段令人心血沸汤的革命历史。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无不为在渡江战役中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解放军战士感动,也更真切地体会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学习强国,学习为公,服务党和人民的决心。随后同学们参观了安徽省名人馆,从远古、秦、汉、唐、宋、元、明、清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里汇聚了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有巢氏、姜子牙、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同学们从这些名人生平事迹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国文化,增加了文化自信。
第三站,同学们参观了李克农将军的故居和生平事迹展览馆。李克农将军是我党优秀情报员,是保卫党及中央领导人的吹哨人,为党组织收集了无数重要情报,为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展览馆内的展品详实、生动地展示了李克农将军传奇、壮阔的一生,其中播放的关于李克农将军的纪录片更是引来同学们围观学习。李克农将军为社会主义建设及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激励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在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最后一站,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温家套惨案纪念碑所在地。纪念碑上一行行文字无不在指控着日寇在温家套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暴行,纵使时光流逝,但所有中国人都会记得一切,记得手无寸铁的中国农民是怎样被无情杀害的。在纪念碑下同学们缅怀着惨案中逝去的先人,也再次提醒自己勿忘国耻,永记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晚上,回到实习基地,两位老师和同学们就白天的思政学习进行了交流讨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对本次活动中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思考感悟进行分享。在思想的交汇中同学们对地质学的意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辛和自己身为新时代中国人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两天后,党员李晨皓、卢心怡,地质1901班吴嘉宁、求是地质班郑栋昊四位同学分别就此次实地思政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并与大家一起进行了学习、讨论和交流。
李晨皓同学就安徽名人陈独秀先生进行了介绍。作为五四运动的领军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新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中这样写道: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青年如初春、如朝日,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目的就是告诉青年一代必须要改造思想,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改变中国。而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国的新青年,更需要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指导自己,如萤火般,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卢心怡同学通过甘祖昌、王进喜、孔繁森、张桂梅等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阐述了共产主义精神,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因为崇尚天下为公,才能做到克己奉公;因为心有“大我”,才能牺牲“小我”。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只为“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更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这让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更加坚定不移。
吴嘉宁同学通过讲述安徽的“两弹元勋”伟大却无名的一生,结合优秀浙大校友程开甲、林俊德将军等人的先进事迹,生动阐述了什么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精神。邓稼先荒漠埋名数十年,林俊德病危仍工作,即使研制原子弹的奖金只有20元,也没有怨言。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也要牢记两弹精神,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计回报地为祖国的建设而奉献。
郑栋昊同学则向我们介绍了著名的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胡底。他们不仅是不折不扣的隐身英雄,更是谦虚低调、心思缜密、勤俭克己、一丝不苟的革命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放弃了家庭,甚至献出了生命,因为他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他们相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后来许多伟人传奇的功绩,向他们致敬!
陈宁华老师总结了四位同学的发言并为大家讲述了一个“无人禁区”携手看大漠孤烟的“神仙爱情”。这个故事发生在新疆天山南麓的秋里塔格,背景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里地形复杂,地下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丈夫入疆勘探,妻子携幼女千里寻夫而来,这是毕业于yl6809永利官网的博士夫妻赵博、郑晓丽的激情燃烧岁月。视频中他们出野外的场景,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这是石油勘探人的战场,赵博的师姐就曾在这因为山洪遇难,但不服输的劲儿使得地质人们不断挑战着不一定会有成果的工作。赵博说:“学有所用,能为国家油气勘探出一份力,这样的青春岁月值得自豪。”这是我们每一个地质人需要牢记心中的,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青春才是有价值的、值得自豪的。
习总书记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表示我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浙大地质学子,我们定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学好专业知识,思想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千秋万世奉献力量。
撰稿:严一熙、李晨皓、谢依凡、吴嘉宁
图片:陈宁华老师、严一熙、米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