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官网

课程思政之地理认识实习 | 树立远大理想 担当时代责任

编辑 :邵丹蕾    时间 :2019-08-29    访问次数 :465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短学期实习实践,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

 

浙大我院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主题,推出2019年本科生短学期实习系列文章。

 

系列第三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801班的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内蒙古和杭州开展短学期地理认识实习。同学们在实习中对内蒙的自然地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杭州的城市规划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立志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互助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蒙篇

7.8-苏尼特右旗- -余宁.jpg

乘火车到达北京城南休息一晚后,我们开始了2000公里的实习之路。此次实习的考察对象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东部降水较多,草原广布,游牧民族的“黄河”――西拉木伦河由此发源,内蒙第一人口大市――赤峰市也坐落于此。越往西,夏季风的影响愈弱,降水随之降低,黄沙便渐渐淹没了草原。

7.8-苏尼特右旗-咸丰通宝-余宁.jpg

此行我们将乘大巴自西向东穿越浑善达克沙地,沙地最西端的苏尼特右旗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落脚点。向东的路上我们走走停停,张德国、李鸿威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在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地点探索着自然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四周稍稍隆起的地形,铺满地面的青色石子,精心打制的细石器,烧制过的陶片、瓦片,甚至还有咸丰通宝告诉我们,这里曾是石器时代的人类聚居地,即使在咸丰年间,也有人路过落下了一枚铜钱;几乎等宽绵延的平缓的山谷,山坡上的鹅卵石,台阶一样有层次的阶地,还有宏观的等高线地图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大河流淌;低洼的盆地,鹅卵石上的钙质层,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大湖存在;裸露的玄武岩,玄武岩山地的带状分布告诉我们,曾经的曾经,这里是大陆的边界。沧海桑田,世事多变,我们站在黄沙之上,又怎能料到此地竟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地。历史告诉我们,中华大地人来人往,纵有不同民族之分,仍是同根而生,相依而存。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共同体,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7.10-西拉木伦河边-张德国老师-余宁.jpg

在内蒙的沙地中,处处都有“治沙人”的踪迹,更确切地说,每个生活在沙地的内蒙人,都是“治沙人”。根据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全区沙化土地面积41.59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35.16%。全区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沙区及其影响范围内。为了解决如此严重的荒漠化问题,2006年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提出,全区旗(县)级以上90个城镇依托城区绿化、全民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和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城区周围、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城镇防沙治沙体系。从此,人人都是“治沙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工林的培育。治沙工程效果显著,我们考察的古河道的一段,已经种上了蔬菜,深绿覆盖之下,黄沙已无法看见。

 7.10-西拉木伦河- -余宁_副本.jpg

从“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出发,我们拜访了位于白音郭勒牧场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内蒙古草原站)。内蒙古草原站自1979年成立以来,集中了当时我国从事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不同学科的优秀的老中青科学家,为我国生态学及相关的环境科学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科学工作者,其中许多老科学家仍坚持在草原站进行研究。老一辈科学家们在不大的草原站中分出一片平房作为标本库,存放着各年份各地点的土壤样本和精心制作的植物标本。受限于经费,标本库并没有特殊的对标本的保护手段,只有一道卷帘门而已。草原站附近人烟稀少,内部设施简朴,冬天更要忍受刺骨的寒风。今年是草原站建站40周年,发表的SCI论文已超过600篇。40年来草原站不断发展,世界级科学成果不断涌现,却不曾想此地竟只有几排平房。研究者们的科学精神和理想抱负令我们肃然起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树立远大理想,磨练意志品质,不辜负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7.10-锡林浩特-草原站标本库-余宁.jpg

 

杭州篇

从内蒙回到杭州休息两天后,在金平斌、范今朝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杭州地区的实习。五天的时间,分别前往杭州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力求全面地了解杭州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城西曾是杭州洪涝频发的地区,雨季苕溪的暴涨常常使城西沦为沼泽。后来虽然构筑了西险大塘等防洪设施,洪水仍时有泛滥,城西便成为了保护杭州城的缓冲区。直到新世纪杭州投资3亿多元加高加固西险大塘,城西才成为人民可以安心居住的区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浙大紫金港校区、阿里巴巴总部选择在此扎根,曾经冷清的城西如今已是杭州的科创中心,科创大走廊、梦想小镇依托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在此地蓬勃发展。另外,闻名世界的良渚文明遗址也坐落于此。

7.16-良渚-讲解员讲解良渚文化-未知.jpg

城北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大运河一路向北,为沿线的城镇带去活力。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塘栖古镇即其中一员。塘栖古镇历史悠久,明清时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新世纪以来,塘栖古镇开始向旅游名镇转型,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外地商家蜂拥而入,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广济桥,更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7.17-杭州城北塘栖古镇-合照-范今朝老师.jpg

城南则是杭州的休闲文化中心。西湖风景名胜区和之江旅游度假区为城南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休闲环境,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则提供了数一数二的文创人才和艺术氛围。今天的城南已成为中国顶尖文创企业的聚集地和孵化站,许多充满艺术气息的地点被文青网友们追捧,成为网红打卡点。

 

城东对于杭州而言,是一片广大的处女地。下沙大学城东部,有一片面积极大可与杭州老城区媲美的平原,被人们称为“大江东”。就在今年,钱塘新区设立,大江东和下沙共同归于这一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下沙大学城的人才输出和大江东的高端产业集聚形成了优势互补。可以预见的是,东部的钱塘新区将和西部的科创大走廊一起,成为杭州新时代发展的新的“两翼”。值得一提的是,大江东的427平方公里土地并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向钱塘江夺来的。喊着“向潮水夺地”的口号,萧山人民自1966年开始了大规模围垦,经过多次围垦“战役”,到1995年时已围得52万亩(347平方千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这夺来的50多万亩地里,就包括现在的大江东。回看革命年代的老相片,前辈们脸上洋溢的革命热情和乐观精神令我们深受感染,有如此信念和团结,才有如此“奇迹”。在如今功利主导的社会,这种革命精神显得更加珍贵。

 

总结

此次短学期实习,我们有幸能够飞越2000公里到达内蒙古的浑善达克沙地考察,在实习中对内蒙和杭州的具体情况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祖国的快速发展在杭州和内蒙的北疆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路途中的见闻给了我们诸多触动,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每次旅途最后的总结更深化了我们的认识和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践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互助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7.8-苏尼特右旗-合照2-余宁.jpg


文:余宁

图:余宁 范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