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官网

我院何毓新副教授入选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9-01-22    访问次数 :1574

 微信图片_20181224134939.jpg

在日前公布的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名单中,我院何毓新副教授入选。该项目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科协所属学会联合体、学会具体实施。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青年科技人才进行资助培养,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成才机会、指引发展方向,努力形成具有科协系统特色的人才发现、培育、评价工作体系,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何毓新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和第四纪气候重建。他所研究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全新世的古气候重建,对理解亚洲气候系统机制以及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西部干湿变化趋势有着重要意义。他致力于沉积地球化学的基础及其应用研究,通过自然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重建以及现代表生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的解析,探究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自然和人为驱动机制。围绕该主题,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各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1 项,以及多项企业委托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国际SCI 刊物论文9篇。2015 年获第四届刘东生地球科学奖学金。2016 年获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称号。2017 年被聘为第九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何毓新主要学术创新点包括:

1)利用有机质分子代用指标,重建了中国柴达木盆地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温度、湿度、蒸发强度和冰雪融水的变化历史,揭示该区域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温度-湿度耦合模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国际SCI 刊物论文4篇,包括《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2013)、《Chemical Geology》(2016)《Holocene》(2014)和《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各一篇,获得了国内外同行关注和认可,总他引用次数超过50次。同时,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做过口头报告两次(AGU 2011,AOGS 2016)。

2)揭示了柴达木盆地和黄河中上游流域湖泊的生态环境变化和沙尘暴强度变化,从而探讨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沙尘暴强度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化的影响。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Holocene》(2015)和《Scientific Reports》(2015),并于27届国际有机地化会议上(IMOG 2015)进行了大会报告。

3)重建了晚全新世以来,渤海和黄海区域海水表层洋流强度以及东海和南海近岸地区历史时期沿岸上升流的变化历史。这项研究获得了浙江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资助,部分成果发表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4)和《Holocene》(2019)。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已连续开展三次。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共遴选出285人(不包含特殊科技领域人选),其中浙江大学共有10位教师入选。该项目旨在使青年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潜心研究,守正创新,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新闻链接

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公布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1/42224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