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都求新知,地质竞赛展风采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8-09-26    访问次数 :2033

 

2018年9月14日至9月16日, 由中国地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长安大学承办、西北大学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举行。我校派出了由15、16级地质专业和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六位同学组成的两支队伍参加了此次比赛。为期三天的比赛,共有地质技能综合应用、野外地质技能、岩矿标本鉴定三个比赛项目,赛程十分紧张。最终,由王琪、蔡璐依、徐浏威同学组成的队伍获得了岩矿标本鉴定单项二等奖的好成绩。

图片4.jpg

地质标本鉴定竞赛现场

图片5.jpg

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现场

图片3.jpg 

王琪(右六)与蔡璐依(右五)上台领奖

 

虽然比赛只有短短几天,但相关老师和同学为此次竞赛做了长期与精心的准备。程晓敢副院长和陈宁华副书记就队员选拔、培训计划、野外安全、实验室统筹、赛前动员等进行了全程部署,沈忠悦老师、刘艳老师、章凤奇老师、朱孔阳老师、饶灿老师和林秀斌老师为同学们做了地质标本鉴定、野外地质技能等竞赛培训。2018级博士生徐遥辰同学为同学们进行了地质技能综合应用竞赛指导,并传授了参加上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宝贵经验。

 图片2.jpg

赛前小秦岭地区考察

 

开赛前夕,为提前熟悉竞赛所在地――西安周边的地质情况,参加本次竞赛的六位同学以及带队的沈忠悦、朱孔阳老师提前来到西安。9月12日,两位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西安出发,进入渭南的小秦岭地区,一路穿过花岗岩体,跨过糜棱岩带,走过石英岩,一头扎进大理岩中,在太古代、元古代以至早古生代、新生代的地层间来回穿梭,一日看遍数十亿年沧海桑田,沧桑巨变。在野外的路途中,两位老师同样是第一次来到小秦岭之中,手捧各种资料,一边对照资料,一边查看野外露头,所谓“现学现卖”,与同学们一样,将书中知识应用于野外实践中,又从野外实践中得到新的认识。这不正是浙大我院创始人、浙大的老校长竺可桢先生所倡导,且如今已深入浙大人血液中的“求是”精神么!

夏日炎炎,同学们往返于紫金港校区与玉泉校区,却始终不曾消褪热情。经过整个暑假有条不絮的安排和准备,参加竞赛的六位同学以饱满的热情以及昂扬的精神迎接竞赛。最终,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回报。

 

王琪同学对此感触颇深,她表示:

为期的三天的比赛以及赛前一个多月的校内培训,使我度过了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

备赛期间,同组同学之间相互配合与鼓励,同学与老师之间时常进行热烈讨论,使得我们在短时间内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有了明显提升。对大家来说,这次比赛不仅是对个人地质技能的考核,更是对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默契程度考验,每位小组成员的工作在每项竞赛里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次比赛中对我最有挑战的是地质连图以及用mapgis作图,训练过程中也的确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我们组的蔡璐依和徐浏威同学一直都在鼓励我,尽力协助我多次地进行熟悉练习,有了他们的帮助,真正比赛时我才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部分。

比赛阶段,与其他学校同学切磋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野外技能比拼时,我们能感受到与他们的差距,这项比赛要求我们对野外的一条剖面进行实测,不仅需要我们具备对三大岩类的鉴别与描述的技能,对其中出现的构造现象也要能认知并进行素描画,最终要编写野外记录本并绘制一幅信手剖面图。这实际上就是对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的综合应用考察,也是一个地质人今后在外工作时的必备技能。我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但真正到了野外去认知并且描述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珍惜每次野外实习的机会,好好锻炼自己的专业素质,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并多加思考,未来参赛能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图片1.jpg 

参赛学生与带队老师合影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本次竞赛也留下了不少遗憾。诚然如是,参加本次竞赛的同学们以及带队老师们,还有所有为参加本次竞赛而付出的老师们,都值得感到欣慰:获奖不是我们终极目的,就像竺老校长所倡导的“求是”精神,所有的地质人的辛勤付出都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这也许是本次竞赛带给同学们的最大的收获吧!

 

供稿:吴运鹏、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