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官网

浙江大学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研究所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编辑 :系统管理员    时间 :2013-12-26    访问次数 :1278
        2013年12月25日,浙江大学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研究所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逸夫科技馆201会议室举办了第一届学术年会。参与年会的有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系主任陈汉林老师,系副主任沈忠悦老师和沈晓华老师,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研究所的翟国庆教授和李小凡教授等全体老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生黄道、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博士生王朗和地球科学系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们。其中,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研究所的每一位老师和外校来交流的博士生们都简要介绍了各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为与会人员们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
       首先,系主任陈汉林老师代表地球科学系领导班子对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研究所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认为目前是浙江大学大气科学学科第三次快速发展的时期,并对大气科学平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后,研究所所长曹龙教授作了“气象信息与灾害预测研究所年度总结”,主要从师资力量、学术进展、实验室建设及国内外交流近况等方面对研究所一年来的现状作全面的报告,并且在对下一年的展望中提出,希望对国家级项目基金申请上有所突破。
       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生黄道随后做了题为“水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氧化反应中的作用”的报告,与时下热点雾霾问题紧密结合,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翟国庆教授分别结合其三名博士生、硕士生的工作,对对流性单体个例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朱佩君副教授简要介绍了华东登陆台风对流非对称的TBB分析,提出在台风登陆前后各象限的对流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在垂直风切边的下风方有利于对流的发生,在台风移动后方容易产生对流等。贾晓静副教授介绍了强迫的大尺度大气模式对中国冬季地表气温的影响,指出中国地表大气温度(SAT)受两种关于热带太平洋海温(SST)异常的大气模式的显著影响,尤其是SVD2模式。徐亚梅副教授介绍了环境场风垂直切边对台风非对称结构的影响,提出台风眼墙充当物质墙的观点。刘瑞老师介绍了紫金港实验室的建设、自动气象观测站得申请与建立、与气象台站之间的气象数据共享等工作,提出紫金港东四实践中心的建立并向学生开放,能够起到教学辅助的作用。此后,李小凡教授介绍了一个新的对流层状降水云分解方案,通过地面降水方程对各项因子的讨论,对云微物理过程作深入研究。博士后田烨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极端水文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气候变化模式预测的不确定性。麦考林大学的博士生王朗介绍了在中国黄土高原区域验证区域气候模型的最新版本(RegCM4.3)。田荣湘副教授介绍了大气颗粒物的长距离输送与东海赤潮,指出赤潮总是发生在晴天,原因是晴天的下沉气流是的大气中的颗粒物(赤潮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了海洋。最后,谭季青副教授从宏观的角度对大气科学的发展作了概述,并指出了许多应用前景。
            本次学术年会精彩生动,内容丰富,是浙江大学气象信息与灾害研究所首次尝试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来举办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与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
 
                                                                                                供稿:郑梅迪
                                                                                                摄影:王双晶